重视教育
改变人生

荀子荣辱篇的名句

荀子荣辱篇的名句

1. 荀子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荀子2、养心莫善于诚。

—— 荀子3、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荀子4、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 荀子5、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 荀子6、流言止于智者。

—— 荀子7、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荀子8、以近知远,一以知万,以微知明—— 荀子9、人只是一无所知的动物,没有教诲—— 荀子10、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 荀子11、礼者,人道之极也—— 荀子12、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

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荀子13、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 荀子1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荀子15、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 荀子1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17、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 荀子1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19、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20、兵事以民为本—— 荀子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荀子2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23、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24、伯乐不可欺马,君子不可以欺人。

—— 荀子25、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荀子2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 荀子27、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荀子28、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荀子2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子3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3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33、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荀子34、公生明,偏生暗。

—— 荀子3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36、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 荀子37、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荀子38、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 荀子39、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荀子40、良医之门多病人。

——《荀子•法行》41、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42、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荀子•成相》43、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44、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荀子•天论》4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46、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47、学无止境。—— 荀子4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4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50、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5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52、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 荀子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学无止境。

流言止于智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

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 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公生明,偏生暗。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

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3. 熟知的古代荣辱名言

中国古代关于荣辱的名言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 ——孔子 好胜者必争,贪勇者必辱。

——林逋众人以亏形为辱,君子以亏义为辱。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佚名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 ——王聘珍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

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荀子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魏征尊于位而无德者黜,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

——陆贾慕虚名而处实祸。 ——《武帝》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

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墨子·修身》仁则荣,不仁则辱。

《孟子·公孙丑上》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荀子-荣辱》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同上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荀子·劝学》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是荣之由中出者①也,夫是之谓义荣。

《荀子·正论》 【注释】① 荣之由中出者:中,与外相对,指内在的品德。本句意谓荣誉是由于内在品德而得来的。

流淫、污侵①,犯分、乱理,骄暴、贪利,是辱之由中出者也,夫是之谓义辱。同上【注释】① 流淫、污侵:行为不合礼法,污秽卑鄙。

爵列尊,贡禄厚,形势胜,上为天子诸侯,下为卿相士大夫,是荣之从外至者①也,夫是谓势荣。同上【注释】①荣之从外至者:指由外在的权势而得来的荣誉。

詈侮摔搏①,捶笞、膑脚②,斩、断、枯、磔③,藉、靡、舌绊④,是辱之由外至者⑤也,夫是之谓势辱。同上【注释】① 詈(1ì力)侮;责骂,侮辱。

摔(zuó昨)搏:揪着,捕捉。② 捶笞:用棍棒敲打的刑罚。

膑(bìn殡)脚:古代剔去膝盖骨的肉刑。③ 斩、断:指受斩首之刑。

枯、磔(zhé哲):指古代分裂肢体的重刑。④ 藉:系缚。

靡:通“縻”,系缚。舌:“后”字之误。

后,从后面绑缚双手。藉縻后绊,指被捉拿逮捕。

⑤辱之由外至者:指由外受刑罚而受到的耻辱。故君子可以有势辱①,而不可以有义辱②;小人可以有势荣③,而不可以有义荣④。

有势辱无害为尧,有势荣无害为桀。义荣、势荣,唯君子然后兼有之;义辱、势辱,唯小人然后兼有之。

是荣辱之分也。同上【注释】①势辱:指由外部势力强加于己的侮辱。

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祢衡:《鹦鹉赋》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后汉书》卷六十二《荀淑传》尸位素餐①,难以成名。《曹植集·矫志诗》【注释】①尸位素餐:谓居位食禄而无所事事。

性①清者荣,性浊者辱。左芬:《啄木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卷七《全晋诗》【注释】①性:指德性。

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①齐己:《君子行》【注释】① 此二句意为:以天下之所荣为荣,以天下之所耻为耻。

人所愿得者尊爵厚禄,而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名也。今操利势以临天下之士,劝之以其所荣,而予之以其所愿④,则孰肯背而不为者?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二十《拟上殿进割子》【注释】①“劝之”二句:意谓引导勉励士从事能带来荣誉的善行,并根据善行给予爵禄。

不要追求生活,要获取名誉,人生中重要的是名声。[*族]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行义不顾毁誉。

《战国策》卷五《蔡泽见逐于赵》贵贱之于身也,犹条风①之时丽②也;毁誉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淮南子·俶真训》【注释】① 条风:立春的风。

《淮南子·天文训》:“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② 时丽:一时吹拂。

丽(繁体作“震”),通洒(繁体作“洒”),引申为吹拂。誉生则毁随之,善见则怨从之。

《淮南子·诠言训》艺①由己立,名自人成②。班固:《班兰台集·与弟超书》【注释】① 艺:此处指书法艺术。

② 名自人成:名气是由别人承认而形成的。不汲汲①于荣名,不戚戚②于卑位。

《骆宾王文集·上吏部裴侍郎书》【注释】① 汲汲:心情急切。② 戚戚:忧愁。

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二十二《续座右铭》不因赞扬而高兴,不因辱骂而不悦;好好得持自己的功德,这才是圣人的气度。

[藏族]萨班·贡噶坚赞:《萨迦格言》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苏洵:《嘉祜集》卷四《远虑》毁誉不干①其守②,饥寒不累③其心。

《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四十三《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注释】① 干:干扰。② 守:操守。

③ 累:影响。丈夫自重如拱壁①,安用人看一钱值。

陆游:《剑南诗稿·雪后龟堂独坐》【注释】① 拱璧:双手拱抱的大型玉璧,泛喻珍贵之物。以文徼名名必隳①,以货徇身②身必亡。

……唯君子知名不可徼,身不可徇,是谓守素。宋濂:《潜溪邃言》【注释】① 以文徼(yāo腰)名名必隳(huī挥):单纯用漂亮的文章(暗指不重道德)去博取名声,名声必然败坏。

徼,同“邀”,谋求。隳,毁坏。

② 以货徇身:不惜牺牲性命去获取财货。不愧不怍而不恤①人之毁誉者,君子之有定力也。

自欺欺人而不恤人之毁誉者,小人而无忌惮也。薛应菥:《薛子庸语》【注释】① 恤:考虑,顾及。

荣辱系乎。

4. 荀子学派是什么 荀子荣辱篇主要内容是什么

荀子是儒家学派,但与孟子不同,荀子主张“性本恶”,因此被儒家正统认为是异端,而且,荀子的学说部分为后来被法家采纳。荀子不仅继承了儒家传统,更融合了其它哲学传统,如道家、法家和墨家(庄子,商鞅,墨子等)的思想,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使之为己所用。这也许是荀子容易被误认为不是儒家的原因。然而,荀子并没有因为吸收其它学派的思想而变成非儒学者。事实上,荀子融合其他学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儒家学说。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文中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博学并时常检查、反省自己则能“知明而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荣辱篇论述了一系列有关光荣与耻辱问题,其大旨则是《劝学篇》所说的“荣辱之来,必象其德”,以及本篇所说的“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5. 荀子·荣辱篇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道:“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迹,您可以讲给我听吗?” 孟子答道:“孔子的学生们没有谈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的,所以也没有传到后代来,我也不曾听到过。

王如果一定要我说,我便讲讲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 宣王问道:“要有怎样的道德就能够统一天下了呢?” 孟子说:“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他。” 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使百姓的生活安定吗?” 孟子说:“能够。”

宣王说:“凭什么知道我能够呢?” 孟子说:“我曾听到胡龁告诉我一件事:王坐在大殿之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王看到了,便问道:‘牵着牛往哪儿去?’那人答道:‘准备宰了祭钟。’王便道:‘放了它吧!看它那哆嗦可怜的样子,毫无罪过,却被送进屠场,我实在不忍。

’那人便道:‘那么,便废除祭钟这一仪节吗?’王又道:‘怎样可以废除呢?用只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果真有这样一回事吗?” 宣王说:“有的。” 孟子说:“凭这种好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老百姓都以为王是吝啬,我早就知道王是不忍心。” 宣王说:“对呀,确实有这样的百姓。

齐国虽然不大,我何至于舍不得一只牛?我就是不忍看它那种哆嗦可怜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被送进屠场,才用羊来代替它。” 孟子说:“百姓说王吝啬,王也不必奇怪。

〔羊小牛大,〕用小的代替大的,他们哪能体会到王的深意呢?如果说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送进屠场,那么宰牛和宰羊又有什么不同呢?” 宣王笑着说:“这个我真连自己也不懂是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才去用羊来代替牛。

〔您这么一说,〕百姓说我吝啬真是理所当然的了。” 孟子说:“〔百姓这样误解〕没有什么关系。

王这种不忍之心正是仁爱。道理就在于:王亲眼看见了那只牛,却没有看见那只羊。

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再看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悲鸣哀号,便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君子把厨房建在远离自己场所的地方,就是这个道理。”

宣王很高兴地说:“有两句诗歌:‘别人存啥心,我能揣摩到。’说的就是您啊。

我只是这样做了,再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却说不出所以然来。您老人家这么一说,我的心便豁然明亮了。

但我这种心情和王道相合,又有什么道理呢?” 孟子说:“假定有一个人向王报告:‘我的臂力能够举重三千斤,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您同意他的说法吗?” 宣王说:“不。”

孟子接着说:“如今王的好心好意足以使动物沾光,却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都拿不起,只是不肯用力气的缘故;一车子柴火都瞧不见,只是不肯用眼睛的缘故;老百姓得不到安定的生活,只是不肯施恩的缘故。所以王的不行仁德的*治来统一天下,只是不肯干,不是不能干。”

宣王说:“不肯干和不能干在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把泰山夹在胳膊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替老年人折取树枝,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是不肯干,不是不能干。

王的不行仁*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底下跳过北海一类,而是属于替老年人折取树枝这一类的。 “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一切*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一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上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推广到兄弟,再进而推广到封邑和国家。

’这就是说把这样的好心好意扩大到其他方面去就行了。所以由近及远地把恩惠推广开去,便足以安定天下;不这样,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

古代的圣贤之所以远远地超越于一般人,没有别的诀窍,只是他们善于推行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好心好意足以使动物沾光,百姓却得不着好处,这是为什么呢? “秤一秤,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什么东西都如此,人的心更需要这样。王,您考虑一下吧! “难道说,动员全国*队,使将士冒着危险,去和别的国家结仇构怨,这样做您心里才痛快吗?” 宣王说:“不,我为什么定要这么做才痛快呢?我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要求满足我的最大欲望啊。”

孟子说:“王的最大欲望是什么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 孟子便说:“是为了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是为了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呢?是为了艳丽的色彩不够看呢?是为了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还是为了侍侯的人不够您使唤呢?这些,您手下的人员都能够尽量供给,难道您真是为了它们吗?” 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末,您的最大欲望便可以知道了。您是想要扩张国土,使秦楚等国都来朝贡,自己作天下的盟主,同时安抚四周围的落后外族。

不过,以您这样的作法想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竟然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更严重呢。

爬上树去捉鱼,虽然捉不到,却没有祸害。以您这样的作法想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如果费尽心力去干,〔不但。

6. 《荀子》第四荣辱篇翻译

痛快一时却导致死亡的,是由于忿怒;明察一切而遭到残害的,是由于

嫉妒;知识渊博而处境困厄的,是由于毁谤;想要澄清而愈来愈混沌,是由

于口舌;供养款待别人而交情越来越淡薄,是由于待人接物不当;能言善辩

而不被人喜欢,是由于好争执;立身正直而不被人理解,是由于盛气凌人;

方正守节而不受人尊重,是由于尖刻伤人;勇猛无比而不受人敬畏,是由于

贪婪;恪守信用而不受人尊敬,是由于喜欢独断专行。这些都是小人所干的,

是君子所不干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博格教育 » 荀子荣辱篇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