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育
改变人生

民考汉发声亮剑范文 学生发生亮剑宣讲基本情况怎么写

亮剑的精神,说明敢于亮剑,敢于成功的精神。当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要有亮剑的精神,勇敢直前迎难而上最终取得成功。这是当代大学生当代青年的必备素质?

所谓拼搏是一种“亮剑”精神,是三分剑气,令敌人胆战心惊,是血溅三尺,敢于亮剑的人生无憾,而懦弱的人总爱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哭泣而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取于亮剑的人生精彩。他不像那些空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最后“身死沧州”的那般无奈。无论对手多么强大,敢于亮剑,是一种“生”的永恒,乃至于倒,也无遗憾。不懂得主动出击而胆小懦弱的人,只会向司马懿般的名裂,“空城计”与其张大着嘴巴说着诸名“等待战机”此类的话,何不如分析局势,化被动为主动,亮出宝剑。“足智多谋”与“阴险狡诈”只不过是胜利者与失败者的角度不同罢了 敢于亮剑,面对困难不惧怕,面对强敌不退缩,即使打败了对手,也要把下其几个牙齿,听得几分残叫。怀着一颗有胆识的心,“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三郎豪气,敢于造出精彩的人生。狭路相逢,棋逢对手,勇者,胜也。

《我之节烈观》 鲁迅 原文

  我之节烈观

  "世道浇漓,人心日下,国将不国"这一类话,本是中国历来的叹声。不过时代不同,则所谓"日下"的事情,也有迁变:从前指的是甲事,现在叹的或是乙事。除了"进呈御览"的东西不敢妄说外,其余的文章议论里,一向就带这口吻。因为如此叹息,不但针砭世人,还可以从"日下"之中,除去自己。所以君子固然相对慨叹,连杀人放火嫖妓骗钱以及一切鬼混的人,也都乘作恶余暇,摇着头说道,"他们人心日下了。"

  世风人心这件事,不但鼓吹坏事,可以"日下";即使未曾鼓吹,只是旁观,只是赏玩,只是叹息,也可以叫他"日下"。所以近一年来,居然也有几个不肯徒托空言的人,叹息一番之后,还要想法子来挽救。第一个是康有为,指手画脚的说"虚君共和"才好,〔2〕陈独秀便斥他不兴〔3〕;其次是一班灵学派的人,不知何以起了极古奥的思想,要请"孟圣矣乎"的鬼来画策;陈百年钱玄同刘半农又道他胡说。〔4〕这几篇驳论,都是《新青年》〔5〕里最可寒心的文章。时候已是二十世纪了;人类眼前,早已闪出曙光。假如《新青年》里,有一篇和别人辩地球方圆的文字,读者见了,怕一定要发怔。然而现今所辩,正和说地体不方相差无几。将时代和事实,对照起来,怎能不教人寒心而且害怕?

  近来虚君共和是不提了,灵学似乎还在那里捣鬼,此时却又有一群人,不能满足;仍然摇头说道,"人心日下"了。于是又想出一种挽救的方法;他们叫作"表彰节烈"〔6〕!

  这类妙法,自从君*复古时代〔7〕以来,上上下下,已经提倡多年;此刻不过是竖起旗帜的时候。文章议论里,也照例时常出现,都嚷道"表彰节烈"!要不说这件事,也不能将自己提拔,出于"人心日下"之中。

  节烈这两个字,从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过"节士","烈士"的名称。然而现在的"表彰节烈",却是专指女子,并无男子在内。据时下道德家的意见,来定界说,大约节是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早,家里愈穷,他便节得愈好。烈可是有两种:一种是无论已嫁未嫁,只要丈夫死了,他也跟着自尽;一种是有强暴来污辱他的时候,设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这也是死得愈惨愈苦,他便烈得愈好,倘若不及抵御,竟受了污辱,然后自戕,便免不了议论。万一幸而遇着宽厚的道德家,有时也可以略迹原情,许他一个烈字。可是文人学士,已经不甚愿意替他作传;就令勉强动笔,临了也不免加上几个"惜夫惜夫"了。

  总而言之: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遇了强暴,便死掉;将这类人物,称赞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中国便得救了。大意只是如此。

  康有为借重皇帝的虚名,灵学家全靠着鬼话。这表彰节烈,却是全权都在人民,大有渐进自力之意了。然而我仍有几个疑问,须得提出。还要据我的意见,给他解答。我又认定这节烈救世说,是多数国民的意思;主张的人,只是喉舌。虽然是他发声,却和四支五官神经内脏,都有关系。所以我这疑问和解答,便是提出于这群多数国民之前。

  首先的疑问是:不节烈(中国称不守节作"失节",不烈却并无成语,所以只能合称他"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照现在的情形,"国将不国",自不消说:丧尽良心的事故,层出不穷;刀兵盗贼水旱饥荒,又接连而起。但此等现象,只是不讲新道德新学问的缘故,行为思想,全钞旧帐;所以种种黑暗,竟和古代的乱世仿佛,况且*界*界学界商界等等里面,全是男人,并无不节烈的女子夹杂在内。也未必是有权力的男子,因为受了他们蛊惑,这才丧了良心,放手作恶。至于水旱饥荒,便是专拜龙神,迎大王,滥伐森林,不修水利的祸祟,没有新知识的结果;更与女子无关。只有刀兵盗贼,往往造出许多不节烈的妇女。但也是兵盗在先,不节烈在后,并非因为他们不节烈了,才将刀兵盗贼招来。

  其次的疑问是: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照着旧派说起来,女子是"阴类",是主内的,是男子的附属品。然则治世救国,正须责成阳类,全仗外子,偏劳主体。决不能将一个绝大题目,都阁在阴类肩上。倘依新说,则男女平等,义务略同。纵令该担责任,也只得分担。其余的一半男子,都该各尽义务。不特须除去强暴,还应发挥他自己的美德。不能专靠惩劝女子,便算尽了天职。

  其次的疑问是:表彰之后,有何效果?据节烈为本,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出);一种是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未出嫁,或丈夫还在,又未遇见强暴,节烈与否未可知的人。第一种已经很好,正蒙表彰,不必说了。第二种已经不好,中国从来不许忏悔,女子做事一错,补过无及,只好任其羞杀,也不值得说了。最要紧的,只在第三种,现在一经感化,他们便都打定主意道:"倘若将来丈夫死了,决不再嫁;遇着强暴,赶紧自裁!"试问如此立意,与中国男子做主的世道人心,有何关系?这个缘故,已在上文说明。更有附带的疑问是:节烈的人,既经表彰,自是品格最高。但圣贤虽人人可学,此事却有所不能。假如第三种的人,虽然立志极高,万一丈夫长寿,天下太平,他便只好饮恨吞声,做一世次等的人物。

  以上是单依旧日的常识,略加研究,便已发见了许多矛盾。若略带二十世纪气息,便又有两层:

  一问节烈是否道德?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现在所谓节烈,不特除开男子,绝不相干;就是女子,也不能全体都遇着这名誉的机会。所以决不能认为道德,当作法式。上回《新青年》登出的《贞操论》〔8〕里,已经说过理由。不过贞是丈夫还在,节是男子已死的区别,道理却可类推。只有烈的一件事,尤为奇怪,还须略加研究。

  照上文的节烈分类法看来,烈的第一种,其实也只是守节,不过生死不同。因为道德家分类,根据全在死活,所以归入烈类。性质全异的,便是第二种。这类人不过一个弱者(现在的情形,女子还是弱者),突然遇着男性的暴徒,父兄丈夫力不能救,左邻右舍也不帮忙,于是他就死了;或者竟受了辱,仍然死了;或者终于没有死。久而久之,父兄丈夫邻舍,夹着文人学士以及道德家,便渐渐聚集,既不羞自己怯弱无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惩办,只是七口八嘴,议论他死了没有?受污没有?死了如何好,活着如何不好。于是造出了许多光荣的烈女,和许多被人口诛笔伐的不烈女。只要平心一想,便觉不像人间应有的事情,何况说是道德。

  二问多妻主义的男子,有无表彰节烈的资格?替以前的道德家说话,一定是理应表彰。因为凡是男子,便有点与众不同,社会上只配有他的意思。一面又靠着阴阳内外的古典,在女子面前逞能。然而一到现在,人类的眼里,不免见到光明,晓得阴阳内外之说,荒谬绝伦;就令如此,也证不出阳比阴尊贵,外比内崇高的道理。况且社会国家,又非单是男子造成。所以只好相信真理,说是一律平等。既然平等,男女便都有一律应守的契约。男子决不能将自己不守的事,向女子特别要求。若是买卖欺骗贡献的婚姻,则要求生时的贞操,尚且毫无理由。何况多妻主义的男子,来表彰女子的节烈。

  以上,疑问和解答都完了。理由如此支离,何以直到现今,居然还能存在?要对付这问题,须先看节烈这事,何以发生,何以通行,何以不生改革的缘故。

  古代的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后来殉葬的风气,渐渐改了,守节便也渐渐发生。但大抵因为寡妇是鬼妻,亡魂跟着,所以无人敢娶,并非要他不事二夫。这样风俗,现在的蛮人社会里还有。中国太古的情形,现在已无从详考。但看周末虽有殉葬,并非专用女人,嫁否也任便,并无什么裁制,便可知道脱离了这宗习俗,为日已久。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直到宋朝,那一班"业儒"的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9〕的话,看见历史上"重适"〔10〕两个字,便大惊小怪起来。出于真心,还是故意,现在却无从推测。其时也正是"人心日下,国将不国"的时候,全国士民,多不像样。或者"业儒"的人,想借女人守节的话,来鞭策男子,也不一定。但旁敲侧击,方法本嫌鬼祟,其意也太难分明,后来因此多了几个节妇,虽未可知,然而吏民将卒,却仍然无所感动。于是"开化最早,道德第一"的中国终于归了"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的什么"薛禅皇帝,完泽笃皇帝,曲律皇帝"〔11〕了。此后皇帝换过了几家,守节思想倒反发达。皇帝要臣子尽忠,男人便愈要女人守节。到了清朝,儒者真是愈加利害。看见唐人文章里有公主改嫁的话,也不免勃然大怒道,"这是什么事!你竟不为尊者讳,这还了得!"假使这唐人还活着,一定要斥革功名〔12〕,"以正人心而端风俗"了。

  国民将到被征服的地位,守节盛了;烈女也从此着重。因为女子既是男子所有,自己死了,不该嫁人,自己活着,自然更不许被夺。然而自己是被征服的国民,没有力量保护,没有勇气反抗了,只好别出心裁,鼓吹女人自杀。或者妻女极多的阔人,婢妾成行的富翁,乱离时候,照顾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无法可想。只得救了自己,请别人都做烈女;变成烈女,"逆兵"便不要了。他便待事定以后,慢慢回来,称赞几句。好在男子再娶,又是天经地义,别讨女人,便都完事。因此世上遂有了"双烈合传","七姬墓志"〔13〕,甚而至于钱谦益〔14〕的集中,也布满了"赵节妇""钱烈女"的传记和歌颂。

  只有自己不顾别人的民情,又是女应守节男子却可多妻的社会,造出如此畸形道德,而且日见精密苛酷,本也毫不足怪。但主张的是男子,上当的是女子。女子本身,何以毫无异言呢?原来"妇者服也"〔15〕,理应服事于人。教育固可不必,连开口也都犯法。他的精神,也同他体质一样,成了畸形。所以对于这畸形道德,实在无甚意见。就令有了异议,也没有发表的机会。做几首"闺中望月""园里看花"的诗,尚且怕男子骂他怀春,何况竟敢破坏这"天地间的正气"?只有说部书上,记载过几个女人,因为境遇上不愿守节,据做书的人说:可是他再嫁以后,便被前夫的鬼捉去,落了地狱;或者世人个个唾骂,做了乞丐,也竟求乞无门,终于惨苦不堪而死了〔16〕!

  如此情形,女子便非"服也"不可。然而男子一面,何以也不主张真理,只是一味敷衍呢?汉朝以后,言论的机关,都被"业儒"的垄断了。宋元以来,尤其利害。我们几乎看不见一部非业儒的书,听不到一句非士人的话。除了和尚道士,奉旨可以说话的以外,其余"异端"的声音,决不能出他卧房一步。况且世人大抵受了"儒者柔也"〔17〕的影响;不述而作,最为犯忌〔18〕。即使有人见到,也不肯用性命来换真理。即如失节一事,岂不知道必须男女两性,才能实现。他却专责女性;至于破人节操的男子,以及造成不烈的暴徒,便都含糊过去。男子究竟较女性难惹,惩罚也比表彰为难。其间虽有过几个男人,实觉于心不安,说些室女不应守志殉死的平和话,〔19〕可是社会不听;再说下去,便要不容,与失节的女人一样看待。他便也只好变了"柔也",不再开口了。所以节烈这事,到现在不生变革。

  (此时,我应声明:现在鼓吹节烈派的里面,我颇有知道的人。敢说确有好人在内,居心也好。可是救世的方法是不对,要向西走了北了。但也不能因为他是好人,便竟能从正西直走到北。所以我又愿他回转身来。)

  其次还有疑问:

  节烈难么?答道,很难。男子都知道极难,所以要表彰他。社会的公意,向来以为贞淫与否,全在女性。男子虽然诱惑了女人,却不负责任。譬如甲男引诱乙女,乙女不允,便是贞节,死了,便是烈;甲男并无恶名,社会可算淳古。倘若乙女允了,便是失节;甲男也无恶名,可是世风被乙女败坏了!别的事情,也是如此。所以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女子。糊糊涂涂的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男子既然不负责任,又不能自己反省,自然放心诱惑;文人著作,反将他传为美谈。所以女子身旁,几乎布满了危险。除却他自己的父兄丈夫以外,便都带点诱惑的鬼气。所以我说很难。

  节烈苦么?答道,很苦。男子都知道很苦,所以要表彰他。凡人都想活;烈是必死,不必说了。节妇还要活着。精神上的惨苦,也姑且弗论。单是生活一层,已是大宗的痛楚。假使女子生计已能独立,社会也知道互助,一人还可勉强生存。不幸中国情形,却正相反。所以有钱尚可,贫人便只能饿死。直到饿死以后,间或得了旌表,还要写入志书。所以各府各县志书传记类的末尾,也总有几卷"烈女"。一行一人,或是一行两人,赵钱孙李,可是从来无人翻读。就是一生崇拜节烈的道德大家,若问他贵县志书里烈女门的前十名是谁?也怕不能说出。其实他是生前死后,竟与社会漠不相关的。所以我说很苦。

  照这样说,不节烈便不苦么?答道,也很苦。社会公意,不节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这社会里,是容不住的。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节烈的女子,也就死在这里。不过他死后间有一回表彰,写入志书。不节烈的人,便生前也要受随便什么人的唾骂,无主名的虐待。所以我说也很苦。

  女子自己愿意节烈么?答道,不愿。人类总有一种理想,一种希望。虽然高下不同,必须有个意义。自他两利固好,至少也得有益本身。节烈很难很苦,既不利人,又不利己。说是本人愿意,实在不合人情。所以假如遇着少年女人,诚心祝赞他将来节烈,一定发怒;或者还要受他父兄丈夫的尊拳。然而仍旧牢不可破,便是被这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着。可是无论何人,都怕这节烈。怕他竟钉到自己和亲骨肉的身上。所以我说不愿。

  我依据以上的事实和理由,要断定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而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

  临了还有一层疑问:

  节烈这事,现代既然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节烈的女人,岂非白苦一番么?可以答他说:还有哀悼的价值。他们是可怜人;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可以开一个追悼大会。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一九一八年七月。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八月北京《新青年》月刊第五卷第二号,署名唐俟。

  〔2〕 康有为(1858-1927) 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清末维新运动领袖,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领导者之一。变法失败后逃亡外国,组织保皇*,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一九一七年又和北洋*阀张勋扶持清废帝溥仪复辟。一九一八年一月,他在上海《不忍》杂志第九、十两期合刊上发表《共和平议》和《与徐太傅(徐世昌)书》,说中国不宜实行"民主共和",而应实行"虚君共和"(即君主立宪)。

  〔3〕 陈独秀(1880-1942) 字仲甫,安徽怀宁人。原为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人,"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中国**成立后,任*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推行**投降主义路线,使革命遭到失败;以后他成了取消主义者,又和托洛茨基分子相勾结,成立**小组织,于一九二九年十一月被开除出*。一九一八年三月,他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发表《驳康有为共和平议》一文,驳斥"虚君共和"的论调。

  〔4〕 灵学派 一九一七年十年,俞复、陆费逵等人在上海设盛德坛扶乩,组织灵学会,一九一八年一月刊行《灵学丛志》,提倡迷信与复古。在盛德坛成立的当天扶乩中,称"圣贤仙佛同降","推定"孟轲"主坛";"谕示"有"如此主坛者归孟圣矣乎"等语。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曾刊载陈百年的《辟灵学》,钱玄同、刘半农的《斥灵学丛志》等文章,驳斥他们的荒谬。陈百年,名大齐,浙江海盐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钱玄同(1887-1939),名夏,浙江吴兴人,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半农(1891-1934),名复,江苏江阴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后两人都曾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

  〔5〕 《新青年》 综合性月刊,"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于上海,由陈独秀主编。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一九一六年底迁至北京。从一九一八年一月起,李大钊等参加编辑工作。一九二二年休刊,共出九卷,每卷六期。鲁迅在"五四"时期同该刊有密切联系,是它的重要撰稿人,曾参加该刊编辑会议。

  〔6〕 "表彰节烈" 一九一四年三月,袁世凯颁布旨在维护封建礼教的《褒扬条例》,规定"妇女节烈贞操,可以风世者",给予匾额、题字、褒章等奖励;直到"五四"前后,报刊上还常登有颂扬"节妇"、"烈女"的纪事和诗文。

  〔7〕 君*复古时代 指袁世凯阴谋称帝时期。当时袁世凯御用的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刘师培曾在《中国学报》第一、二期(一九一六年一、二月)发表《君*复古论》一文,鼓吹恢复帝制。

  〔8〕 《贞操论》 日本女作家与谢野晶子作,译文刊登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一九一八年五月)。文中列举了在贞操问题上的种种相互矛盾的观点与态度,同时指出了男女在这方面的不平等现象,认为贞操不应该作为一种道德标准。

  〔9〕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宋代道学家程颐的话,见《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业儒",以儒为业,指那些崇奉孔孟学说,提倡封建礼教的道学家。

  〔10〕 "重适" 即再嫁。

  〔11〕 "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 是元代白话文,当时皇帝在谕旨前必用此语,"上天眷命"的意思;有时只用"长生天气力里",即"上天"的意思。元朝皇帝都有蒙古语的称号:"薛禅"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称号,"聪明天纵"的意思;"完泽笃"是元成宗铁穆耳的称号,"有寿"的意思;"曲律"是元武宗海山的称号,"杰出"的意思。

  〔12〕 斥革功名 科举时代,应试取中称为得功名;有功名者如犯罪,必先革去功名,才能审判处刑。

  〔13〕 "双烈合传" 合叙两个烈女事迹的传记,常见于旧时各省的府县志中。"七姬墓志",元末明初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被徐达打败,怕他的七个妾被夺,即逼令她们一齐自缢,七人死后合葬于苏州,明代张羽为作墓志,称为《七姬权厝志》。

  〔14〕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今属江苏)人。明崇祯时任礼部侍郎,南明弘光时又任礼部尚书;清*占领南京,他首先迎降,因此为人所不齿。清乾隆时将他列入《贰臣传》中。著有《初学集》、《有学集》等。

  〔15〕 "妇者服也" 语见《说文解字》卷十二:"妇,服也。"

  〔16〕 这里所说的女人再嫁后遭遇惨苦的故事,在《壶天录》和《右台仙馆笔记》等笔记小说中有类似记载。《壶天录》(清代百一居士作)中说:"苏郡有茶室妇某氏,生长乡村,意复轻荡,前夫故未终七而改醮来者……忽闻后门剥啄声厉甚。启户视之,但觉一阵冷风,侵肌砭骨,灯光若豆,鬼语啾啾,惊栗而入;视妇人则口出呓语,茫迷人事矣。自称前夫来索命……哀号数日而死。"又《右台仙馆笔记》(清代俞樾作)中有《山东陈媪》一条:"乙客死于外,乙妇挟其资再嫁,而后夫好饮博,不事恒业,不数年罄其所赍。俄后夫亦死,乙妇不能自存,乞食于路……未几以痢死。"

  〔17〕 "儒者柔也" 语见《说文解字》卷八:"儒,柔也。"

  〔18〕 《论语·述而》记有孔丘"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根据朱熹的注释,述即传旧,作是创始的意思。这原是孔丘自述的话,说他从事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工作,都只是传旧,自己并未有所创造。后来"述而不作"便成为一种古训,认为只应该遵从传统的道德、思想和制度,不应该立异或有所创造。因此,不述而作,也就是违背古训。

  〔19〕 对于室女守志殉死的封建道德,明清间有些较开明的文人曾表示过非议,如明代归有光的《贞女论》、清代汪中《女子许嫁而婿死从死及守志议》,都曾指出它的不合理;后来俞正燮作《贞女说》,更表示了鲜明的反对的态度:"未同衾而同穴,谓之无害,则又何必亲迎,何必庙见,何必为酒食以召乡*僚友,世又何必有男女之别乎?此盖贤者未思之过……呜呼,男儿以忠义自责则可耳,妇女贞烈,岂是男子荣耀也。"室女,即未嫁的女子。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什么意思?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高校针对我国国内各个少数民族考生而开设的预备班,而能上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必须是用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参加高考的学生(如同内蒙古的蒙授考生)。

进过一年的预备教育后,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英语等水品将会达到普通本科生的要求,这样就可以通过考试选择大学的专业。

少数民族预科班主要学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读一年民族预科后会回到学校本部读本科,上一年预科后会考试,如同期末考试,按着考试成绩排名,学校供你在全校范围内的专业里选择本科专业学习。考试不难,就是很普通的期末考试类的。

扩展资料:

少数民族预科的招生计划都是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预科招生计划。考生可以根据省级招办公布的分学校招生计划来查阅预科的招生计划情况。

报考预科的考生必须要符合预科招生的条件,比如报考少数民族预科的考生必须是少数民族,而且要在本地有招生计划才行。

参考资料:少数民族预科班-百度百科

扵字读啥

扵 =於=于

I

1. 鸟名。参见“於鹊”。

2.叹词。

《书‧尧典》:“佥曰:‘於!鲧哉!’”

《诗‧周颂‧赉》:“时周之命,於绎思。”

朱熹集传:“於,叹词。”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於,音乌,叹词也。”

唐韩愈《独孤府君墓志铭》:“於,古风,襮顺而裏方。”

II

2. 1.在。

《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於其*。”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丽靡烂漫於前,靡曼美色於後。”

汉刘向《说苑‧立节》:“义者轩冕在前,非义弗乘;斧钺於後,义死不避。”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普屯威神道碑》:“公之桑梓,本於此地。”

2.往。

《史记‧齐太公世家》:“晋使郤克於齐,齐使夫人帷中而观之。”

《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不听,使子胥於齐。”

汉刘向《列女传‧宋恭伯姬》:“伯姬以恭公不亲迎,故不肯听命。

宋人告鲁。

鲁使大夫季文子於宋。”

3.为(wéi)。

《老子》:“大道氾兮……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韩诗外传》卷二:“吾闻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吾望见吾子似於君子,是以情也。”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匠石回顾,朽材变於雕梁;孙阳一言,奔踶成於骏马。”

唐柳宗元《送萧炼登第後南归序》:“君子志正而气一,诚纯而分定,未尝标出处为二道,判屈伸於异门也。”

4.跟从;亲近。

《墨子‧非儒》:“孔某为鲁司寇,舍公家而於季孙。”

《史记‧周本纪》:“为王计者,周於秦,因善之;不於秦,亦言善之。”

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卷一:“按‘於’训‘从’,犹‘与’训‘从’也。”

5.依靠。

三国魏曹植《当来日大难》诗:“广情故,心相於。”

唐刘得仁《赠敬晊助教》诗之一:“便欲去随为弟子,片云孤鹤可相於。”

明徐渭《刘雪湖梅花大幅》诗:“花梅篠竹两相於,直榦横梢銕不如。”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蜀冈录》:“画楼真觉逊,茆屋偶相於。”

6.居。

《诗‧鄘风‧载驰序》:“露於漕邑。”

马瑞辰通释:“《广雅》:‘於,居也。’《左传》引《书》‘居安思危’,《吕览‧贵直篇》高注引《书》‘於安思危’。於即居也。

《序》‘露於’即‘露居’,与《定之方中序》‘野处漕邑’字异而义同。”

7.厚待;款待。

《吕氏春秋‧不侵》:“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於己也为念。”

高诱注:“於,犹厚也。”

唐韩愈《示儿》诗:“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於。”

钱仲联集释:“於,唐人习用语,谓款待也。”

8.泛谓对待。

9.介词。从;自。

《吕氏春秋‧知接》:“﹝桓公﹞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虫流出於户。”

《老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0.介词。在。

《论语‧述而》:“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晋水》:“晋荀吴帅师败狄於大卤。”

唐韩愈《送孟秀才序》:“今年秋,见孟氏子琯於郴。”

宋蘇轼《送淡公》诗之一:“常於冷竹坐,相语道意冲。”

11.介词。至,到。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今孤之怨吴王,深於骨髓;而孤之事吴王,如子之畏父,弟之敬兄,此孤之外言也。”

《西游记》第四九回:“那妖邪乃九年前海啸波翻,他赶潮头,来於此处,仗逞凶顽,与我争斗。”

12.介词。向。

《论语‧学而》:“子禽问於子贡。”

《史记‧赵世家》:“赵氏求救於齐。”

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上帝建白玉殿,遣臣於陛下索紫金梁一枝,长二丈,某月日来取。”

13.介词。犹以。

《墨子‧非攻中》:“杀人多必数於万,寡必数於千。”

《韩非子‧解老》:“慈,於战则胜,以守则固。”

《汉书‧晁错传》:“居则习民於射法,出则教民於应敌。”

清叶廷琯《吹网录‧龙城柳石刻》:“铸自何匠,铭自何年,俱莫可考,而玩其文义,於铭剑为合。”

14.介词。对,对於。

《孙子‧虚实》:“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颜俊道:‘……洞庭西山高家这头亲事,於家下甚是相宜,求老兄作成小子则个。’”清俞樾《春在堂随笔》附卷:“极言其以武臣掌机密而得*情,於国家不便。”

15.介词。与;跟;同。

《论语‧子路》:“吾*之直者异於是。”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且夫上骄则犯,臣骄则争。是君上於主有郤,下与大臣交争也。”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崔圆相公在家时,於姊妹戏於後园。”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与人无患,於世无争。”

16.介词。比。表示比较。

《礼记‧檀弓下》:“苛*猛於虎也。”

五代齐己《海棠花》诗:“繁於桃花盛於梅,寒食旬前社後开。”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本朝太宗时,三元不禁夜……後罢中元、下元二节,而初元游观之盛,冠於前代。”

17.介词。被。表示被动。

《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後汉书‧郑太传》:“燕、赵、齐、梁,非不盛也,终灭於秦。”

唐韩愈《曹成王碑》:“江东新刳於兵,郡旱,饥民交走死无吊。”

18.介词。给。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使狐偃将上*,让於狐毛而佐之。”

《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与管仲属孝公於宋襄公,以为太子。”

19.介词。如。

《荀子‧哀公》:“总要万物於风雨。”

杨倞注:“总要,犹统领也。风以动之,雨以润之,言统领万物如风雨之生成也。”

唐张九龄《开元纪功德颂》序:“昔我睿祖,即句骊於拾遗;今兹圣谋,易林胡於反掌。”

宋陈师道《代贺安西川表》:“伏惟皇帝陛下勤於尧禹,英类祖宗。”

20.介词。依。表示行为的依据。

《史记‧淮阴侯列传》:“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

《汉书‧吴王刘濞传》:“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於法当诛。”

21.连词。犹而。

《老子》:“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

《韩诗外传》卷四:“汝淮以为险,江汉以为池,缘之以方城,限之以邓林,然秦师至於鄢郢举,若振槁然。”

22.连词。与,和。

《战国策‧齐策一》:“今赵之与秦也,犹齐之於鲁也。”

《汉书‧杜钦传》:“况将*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哉!”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丰相之於舒信道,邹志完於吕望之,其为人似不类,然相与皆厚甚,不以乡里及同僚故也。”

23.助词。语助词,无实义。

《广韵‧平鱼》:“於,语辞也。”

《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

《论语‧学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求之与?抑与之与?”宋蘇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小儿队》:“镐京广燕,方云集於缙绅。”

24.助词。结构助词。犹之。

《左传‧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脩*德,亡於不暇,又何能济?”宋欧阳修《永州万石亭》诗:“天於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25.助词。表示语气。

《春秋‧定公五年》:“於越入吴。”

杜预注:“於,发声也。”

唐卢肇《汉堤》诗:“於惟馀甿,饥伤喘呼。”

26.古代地名。

《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既破魏还。

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司马贞索隐:“於商,二县名,在弘农。”

27.姓。

汉时有於单。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III

3. 见“於微闾”。

於微闾

神话中的山名。

《楚辞‧远游》:“朝发轫於太仪兮,夕始临乎於微闾。”

王逸注:“暮至东方之玉山也。

《尔雅》曰:‘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玕琪焉。’”陆德明释文:“於,於其切。”

洪兴祖补注引颜师古曰:“即所谓医巫闾。”

我所知道的__________ 作文

阴婚

也叫冥婚,是为死了的人找配偶。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后,未等迎娶过门就因故双亡。那时,老人们认为,如果不替他(她)们完婚,他(她)们的鬼魂就会作怪,使家宅不安。因此,一定要为他(她)们举行一个阴婚仪式,最后将他(她)们埋在一起,成为夫妻,并骨合葬。也免得男、女两家的茔地里出现孤坟。还有的少男、少女还没定婚就天折了。老人们出于疼爱、想念儿女的心情,认为生前没能为他(她)们择偶,死后也要为他(她)们完婚,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其实,这是人的感情寄托所至。另外,旧时人们普遍迷信于所谓坟地“风水”,以为出现一座孤坟,会影响家宅后代的昌盛。当时有些“风水家”(古称“堪舆”)为了多挣几个钱,也多竭力怂恿搞这种阴婚。阴婚多出现在贵族或富户,贫寒之家决不搞这种活动。

历史发展

阴婚在汉朝以前就有了。由于阴婚耗费社会上的人力、物力,毫无意义,曾予禁止。《周礼》云:“禁迁葬与嫁殇者。”但此风气,始终没有杜绝,甚至有的直接表现在统治者身上。例如: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曹冲十三岁就死了,曹操便下聘已死的甄小姐做为曹冲的妻子,把他(她)们合葬在一起。

宋代,阴婚最为盛行。据康誉之《昨梦录》记载,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说亲,然后进行占卦,卜中得到允婚后,就各替鬼魂做冥衣,举行合婚祭,将男、女并骨合葬。

《元史·列女传》载:“子弟死而无妻者,或求亡女骨合葬之。”《明史·列女传》亦载:杨□死而其未婚妻殉;刘伯春卒,而其聘女亦如之,后皆迎柩合葬。

清代,这种妇女殉葬冥合的习俗,随着贞节观的加强,仍很盛行。直至晚清封建礼教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冲击才逐渐消失。

清末民初的北京仍有阴婚风俗的残余现象,还有个别家庭办死人与死人结婚的“喜事”,谓之“搭骨尸”,男、女两家亲家,谓之“骨尸亲”。早年,这种“婚礼”的迎娶仪式多在夜间举行,有时,人们正在安睡之际,忽被街巷里的鼓乐吵醒,原来是“搭骨尸”的。抬着一顶纸轿子,由单鼓、单号、单唢呐吹奏前引。有的则不用这种形式,仍用八抬大轿,全份金灯执事,原来只娶一张女人的照片。三十年代以后,还有仿照“文明结婚”仪式,用西乐队前导,后边四个人抬着一个出殡用的影亭,内挂“新娘”照片。

婚俗仪式

阴婚仪式,始终没有形成定例。阴婚虽然算做喜事,但不免红、白两事的礼仪混杂交错。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当事人的主张如何。故阴婚礼仪的形式出入很大。

一般说来,阴婚也要通过媒人介绍,双方过门户帖,到命馆合婚,取得龙凤帖。

放定多是一次性的,就无所谓大、小定之说。男方给女方送去的定礼,一半是真绸缎尺头、金银财宝;一半却是纸糊的皮、棉、夹、单衣服各一件,锦匣两对,内装耳环、镯子、戒指及簪子之类的首饰。放定的当天晚上,在女方家门口或坟上焚化。

通讯时,男方给女方送去的“鹅笼”、“酒海”、龙凤喜饼以及肘子、喜果都是真的,惟有衣服、首饰是纸糊的冥器。

女方陪送的嫁妆,一般都是纸活,送至男方后,只在“新郎”照片或牌位前陈列半天,有的只是抬着环绕男方院内一周,即由鼓乐前导,送至附近广场焚化。

阴婚并不一定都举行上列仪式,但迎娶仪式是不可少的。是日高搭大棚,宴请亲友,门前亮轿。喜房里供奉“百份”全神。对面炕上设矮桌,供“新郎”照片或牌位,前设苹果、龙凤喜饼若干盘。并有大红花一朵,下缀缎带上书:“新郎”字样。

女方“闺房”中供“新娘”照片或牌位,亦如前所供,并有大红花一朵,下缀缎带,上书:“新娘”字样。

花轿到达女方后,由送亲太太将“新娘”照片或牌位取下,由娶亲太太接过来,放人宝轿。这时,“新娘”的父、母不免要大声嚎哭,而且要追出屋外。完全不是办喜事的气氛。

喜轿回到男方后,仍由娶亲太太将“新妇”照片或牌位取出来,放于喜房炕上的供桌,与“新郎”并列。并用红头绳将两幅照片拴起来,(取月老牵红线之意),并复上红、黄两色的彩绸。

只有娶亲太太给全神“百份”上香叩首,就算夫妻拜了天地。然后由茶房端来“合杯酒”“子孙饺子”、“长寿面”,供于“新婚夫妇”照片或牌位之前。

如“新婚夫妇”有弟弟妹妹或弟妹、妹夫等,即唤出来,给照片或牌位磕头行礼。两家亲家则互相道喜。

举行了以上仪式之后,择个“黄道吉日”宜破土安葬的好日子,女方就可以起灵了。按阴阳先生指定的时辰,将棺枢起出后,马上泼在坑内一桶清水,扔下去两个苹果。与此同时,高高扬起花红纸钱。(不是阴婚的起灵仪式也是如此)。

男方则在坟侧挖一穴,露出“新郎”棺柩的槽帮,将“新娘”埋入此穴,进行“夫妻”并骨合葬。

葬罢,即在坟墓前,陈设酒果,焚化花红纸钱,举行合婚祭。男、女双方的父、母等家属(即两家亲家)边哭边道“大喜”。

此后,男、女两方便当做亲家来往了。

回答者: wo_ri_bai_du - 经理 五级 3-23 22:06

楼主是要考普通话吧 你可以看看这个网站 最好能结合所在地的民俗进行陈述

http://**list/List_211_*

回答者: 秀才遇见冰 - 秀才 二级 3-27 21:17

内蒙古风俗

迎宾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会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为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的传统。当来到这里,您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主人的住处,“这真是一块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会用临时学会的蒙语“赛努!赛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怀,一句蒙古语说出来,这里的主人会由衷地高兴。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后,宾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侧。一般来了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坐进包后的西侧,女坐进包后的东侧)位置上。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摆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请客人们品尝。接着在问候和笑声中开始敬酒,主人手捧哈达,托着银碗、齐眉举盘,把美酒敬献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非常高兴,顿时主客情融,气氛很快会热烈起来;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这表达了对主人的尊重与亲密。

待客

这里的主人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茶食为客人压饥解渴,有的还做点面条,让客人们少吃一点垫个频祝?然后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酒盅)向客人们每人敬一杯,这就是敬酒的开始。接着用大杯(比银碗小一点专用敬酒的银制器皿)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一一进行;敬酒达一定杯数就要奏乐唱歌为客人们喝酒助兴;酒后用饭,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为整羊宴,其次为羊背子宴。

神奇的蒙古包

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则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拆运。

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非常适于游牧生活,蒙古包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在大海般的绿色草原上,星罗棋布的蒙古包白帆点点,会使人感悟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圆形尖顶,外用一层或二层羊毛毡围裹,里面用“哈那”和“乌尼杆”支撑。“哈那”是数十根同样粗细、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构成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乌尼杆”是用木棍支撑的伞状包顶支架。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天窗,既可通气又可采光。整个蒙古包用数根毛绳牢 牢固定,抵御风的侵害。

华丽的民族服装

蒙古族的服饰包括衣、带、靴及头饰等,款式讲究,装潢精美。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服装。蒙古袍衣体宽大,袖子较长,下端不开叉,衣领较高,服带中围,非常适应广阔草原游牧生活中的防寒及一衣多用的需要。腰带是蒙古袍必不可少的,腰带一般由绸、缎等料制成,长达数米,颜色视袍子的颜色而定。男子扎腰带时,袍子向上提,下摆束得较短,即显得精干潇洒,骑乘或劳动时也方便。女子之相反,扎腰时一定要把袍子拉展,以显示身材的苗条健美。穿蒙古袍系腰带除装服饰上的需要外,实用价值也很大,系上腰带骑马时可以保持腰和肋骨的稳定和垂直,冬天还可保暖。

“查干萨日”的祝福

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月”);草原上的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祝寿、拜年等,并且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查干萨日)达到高潮。

祭火

蒙古族很早以来以祭火的习俗迎接春节,因为燃旺的火焰象征着一年里一切幸运吉祥。祭火在过去比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哈日楚户”(贫民)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火,而“台吉”(贵族)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火,有的牧户把系有五色彩绸的五小捆芦苇插在门外树上,将劈成细条的柞树放在燃旺的火撑子上方的四条腿上,户主穿好礼服跪在正门处的垫子上,把用油网包好的羊胸骨奉献给圣火。妇女们则将美酒、黄油洒进圣火,并按顺序站立,叩头。富裕的牧户则搞大型祭火,祭祀时用整羊,并将左邻右舍请来喝茶吃酒。有的将圣火点燃后三天不熄,三天中不许迁场,不许在圣火上烤脚。目前,传统的祭火在新一代牧民中已很少举行了,但是在草原旅游点和庆祝的喜庆日子,人们还是点一堆篝火助兴。

祝寿

春节期间牧民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祝寿的对象为正当“本年”的长者。祝寿开始时,先为85、73高龄者祝寿,时间一般在腊月25或26日,腊月27至除夕的几天里,则为61、49的本年者祝寿。给长者祝寿时,晚辈除要行礼祝贺外,还要赠送寿礼以示尊敬。祝寿礼的轻重多寡,一般视祝寿对象的年龄大小而定。

除夕

草原上春节的高潮,附近的牧民们都要相互喝茶,然后人们扶老携幼聚集在年长者的家里,进行除夕“乃日” (宴会)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接着牧人们要到邀请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时因户多,宴会往往通宵达旦。

除夕时,牧民家家都要摆放“花盘”即将点心、奶食、糖果等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摆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圆柱体,也有方形的,每层一种,很有规则。这一习俗,不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袭着这传统。

拜年

草原上春节最隆重的活动,拜年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时候开始,牧民们先祭敖包,然后开始家庭内部拜年,先是晚辈向长者问安跪拜,然后由长者祝福晚辈幸福长寿。拜年时,晚辈要衣帽端正,手捧哈达进行。

家庭拜年后,牧民们相互互拜。互拜时,先到年长者的家里,随着互拜的进行,人们自动结伴而行。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龄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时,牧民们一般要献上一两首颂辞或颂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会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颂祝辞。草原上的春节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牧民们辛勤劳动一年后欢歌笑语的时刻。

草原*

内蒙古自治区也是一个多种*并存的民族地区,现有喇嘛教、*教、天主教、*教、东正教、汉佛教和道教7种*。汉佛教在我区有悠久的历史,其它*从十七世纪后先后传入。

锡盟的喇嘛教是属*佛教格鲁派,传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锡盟有喇嘛教寺庙192座,喇嘛12750人,大多分布在牧区的苏木。1960年庙宇减少为102座,喇嘛 3542人,1966年庙宇减少到92座,喇嘛2290人。在十年内乱期间,*的*自由*策遭到破坏,喇嘛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绝大多数寺庙被破坏,经书被焚毁;寺庙停止了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府重申*信仰自由*策,锡盟喇嘛教的喇嘛和信教群众逐渐恢复他们的正常*活动,有的寺庙国家还拨给维修经费加以修缮,一些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喇嘛领取了生活补贴,自养事业有所发展

洛神赋原文要现代字

都有人回答了

卮言泉涌 是什么意思,先谢谢啦

  也许每一种文体都是跟一种特定的为人风范联系在一起的。用古代格律诗表达心声的徐晋如,也像古代文人学士一样有点名士风度。比如好喝酒,好谈女性,好讲幽默段子幷为段子的幽默而洋洋得意。更重要的是,他常常像古代名士一样愤世嫉俗,耿直潇洒。他以一个穿长衫的老暮迂腐形象,表现出在现代中国人身上极其少见的刚直方正、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和见情见性、灵气饱满的生命力量,这是他最让我惊讶也最让我尊敬的地方。

  可是,现代社会的生存空间,跟古代相比有了很大改变。像徐晋如这样富有才华和灵气而又刚直方正的人,卽使在北大这样的校园裏,也难於被完整地理解和接受。到了社会上,他一定会遇到更多难处的。现代人与古诗词的隔膜,决不只是文学体式的隔膜,更主要的廼是对见情见性的为人风范和把酒临风、魂游九霄的生命状态的隔膜。徐晋如承载著这样的文化精神在如此喧嚣庸俗、卑陋鄙贱的时代昂首阔步,肯定是极富挑战性的。一个没有良知的时代幷不是没有诞生过良知,而是所有刚刚诞生的良知萌芽都被害怕良知的势力剿灭掉了。同样,一个缺乏呼吸宇宙、吞吐河山的伟大气魄和把酒临风、吟咏歌哭的自由精神的时代,幷不是没有诞生过承载这些精神的生命个体,而是所有那些具有杰出禀赋的生命个体都遇到恶劣环境的挤压摧残,都不幸在萧瑟的寒风中萎谢雕零。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和这样强大的挤压下,徐晋如能够在什麽样的程度上坚持自己和展现自己,这是很值得他的每一位朋友关注的。

  忽然想起来,我读陈寅恪先生的照片,就老觉得他是宋代遗民。也许徐晋如的瓜子脸型和瘦薄身材使我不经意地想起了陈寅恪的形象,才毫无道理地认为他应该生活在遥远的、也远不美好的宋代。

  一九九九年十月 摩罗 於北京 黄村

  自序

  士之读书求学,盖将以税心俗谛,自求我道,而葆有其科学之头脑,批判之态度,客观之心灵。若夫吟咏情性,固系於纯粹之主观,其义廼与为学正左。虽然,亦有辞焉。夫大道者何?自由也,逍遥也,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於无穷也。诗生人心,固所谓得其不平则鸣者耳,在心为志,发声成言,言之不足而咏叹之,咏叹之不足而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盘纾灵鬼,一旦释脱,诗亦可致乎自由矣,然则曰自由之歌可也。此为学哦诗,其义一也。

  予平生议论,不出庄周 尼采二家,故自由为予生命第一义之存在。予将求为学者,倘得尽素心之用,吾愿足矣,虽秋燐亡姓氏亦何预!素心卽自由。不知我者但可曰予诗人也,学人也,知我者惟以予为自由思想者。吾学可废,吾诗亦可废,然此独立自由之意志终不可废也。

  己卯仲秋 徐晋如 述

  还乡

  北去南来为底忙,远游无计避炎光。圣徒羣力空曾许,野鹤离忧独未妨。

  賸与微吟情憺憺,宜携好枕涕浪浪。秋心欲诉凭陵鹊,争料畋人括角张。

  其二

  客尘淫雨迭相侵,竟使还乡久废吟。四载辛勤羁北地,万般愁苦叹黄金。

  家园神话年年逼,归路长杨处处阴。不以风狂破巢絮,乌飞犹自恋前林。

  其三

  文章道德故相憎,硬语盘空病未能。饿眼看花情荡荡,魔心生渴焰腾腾。

  临流微憾难为水,面壁深惭不及僧。如意敲髓铿似铁,羡他蛾子惓投灯。

  其四

  乍别还离意绪迟,舷窗又是看云飞。自将寥落悲秋雁,谁使儃徊念雪围。

  文化教民难顺势,江湖荡子最愁归。年年故宇情孤蹇,不及彭咸信可依。

  其五

  可能无恙对澄波,终古骚心柰网罗。排闼青山和梦老,盈头白发胜情多。

  齐东野父逢春恨,洛上伊人照影讹。自是相忘忘便好,早应飘逝杳随歌。

  其六

  岭表雷来海气收,长淮无语注江流。宣南仙乐劳尘想,桑北贫庐繋野忧。

  说剑庄生枯对烛,论诗杜老怯登楼。逢人欲诉还闲话,藕叶苹花尽笑休。

  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日

  八月二十七日饮酒同余杰

  夕论汹涛息壤能,蚩氓又奉孽龙升。黄衫杀贼平生志,青骨为神一笑凭。

  眼底眞成何世界,报端犹是浪宣称。畹兰隳尽余萧艾,无量凄怀賸饮冰。

  其二

  几回衣薄验新凉,又望扶余一举觞。可容病骨经萧瑟,犹续青灯接混茫。

  舞剑情残虚祖逖,吟诗意嬾惜朱湘。荻花芦絮君休问,惆怅人间草不芳。

  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八日

  秋雷

  铁幕其如天地怒,秋雷不共猛心驰。洞中长睡终须觉,来日大难未可知。

  已惯微行披短褐,颇思空控杀灵龟。迷光血影沈如海,衔石冤禽便欲师。

  一九九八年八月三十一日

  重与京昆社活动感赋

  惶恐南归十万尘,无端怕忆武陵春。惟残半鬓分天色,犹有强心为细民。

  日下文坛沦贼手,歌场青眼属佳人。惭予老大秋期逼,嬾话红羊劫后因。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四日

  容若兄以读定盫诗见寄,哀婉深思,兴慨幽微,惭予老大,况兼无聊,自念予入北监亦已有年,学业都无寸进,怅白驹之过隙,怨红雨之缤纷,塔影湖光,每及停云之忆,髙亭疎树,寜忘考盘之心,虽然变风作於季世,豺狗横乎当涂,予是以欲无言焉尔

  夷则黄钟述古心,只今谁见舞桑林。中衰大雅天仍醉,渐短余年恨更深。

  厌听髙才争正学,倘容黔首献微忱。从来国手祈仙药,总为人间多病瘖。

  其二

  后约登髙应涕沱,自将无柰柰天何。冰弦久被梅花笑,兔册难教佳句多。

  一意要从东海客,三年苦锻鲁阳戈。抬头星斗微茫见,洗出天清是此河。

  其三

  佳期天上亦难成,何况人间浪有名。萧瑟空疎秋属我,芳馨悱恻楚生卿。

  江湖一片争飞意,轩室三春并世情。今次重阳邀更好,社中不少圣人兵。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日

  附:

  容若原唱

  读定盫诗简晋如

  颓波难挽挽颓心,可惜千秋翰墨林。笔底风雷清益壮,世间流弊朽还深。

  新民情切凭酸泪,转石功虚惟热忱。弹剑吹箫狂且怒,龙鸣但愿发沈瘖。

  其二

  东南骏骨泪滂沱,敢问天心意若何?奇气纵横魔未缚,新桑眷恋字偏多。

  嘶声孤注哭秦殿,心力全抛操鲁戈。胡马几编谁解得,卮言泉涌定成河。

  其三

  惶恐前期期未成,三年谩许有诗名。秋风过客今尔尔,荒岛主人旧卿卿。

  饮水早应识冷暖,说禅苦不输性情。倘存暇日须荐酒,记取北门一老兵。

  一九九八年十月十六日

  秋雨怀容若

  一语知卿怀孔殷,王咨师问讵庸云。曲江归便乘秋月,景日行来遵汝坟。

  天意或将悯张俭,内官眞欲杀刘蕡。腰间虹霓龙潭化,不及都中鸟兽羣。

  其二

  珍重黄花开后约,绳牀惯否五更风?非关啮鼠眠难再,自笑重瞳运已穷。

  入牖飞蛾还向火,侵墙零雨更从东。藏轩眞足砺髙志,空树如烟远眺中。

  其三

  湖海频年老笛师,自将幽愤怨弹词。天残仍复听秋雨,梦警如何过夜时。

  欲探星源随汉使,便分莼思与东篱。於今不似当初勇,惟习绮窗漫画眉。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附:

  容若

  酬晋如秋雨寄怀

  秋阴成晦味如荼,秋雨秋风惯笑吾。柳并老枝入风舞,蝉浮凉露向人呼。

  清颜揽镜仍微病,樽酒耽诗似太迂。消受不堪眉样重,沈吟又自失欢娱。

  其二

  激扬文字怒挟雷,珍重穷年烈士哀。临难死犹结缨正,曲肱贫且饭蔬来。

  名山破碎藏心史,香草离披动劫灰。忍使竹林松柏密,暂歌一曲醉蓬莱。

  其三

  两样胸怀只两难,驰情山水总无缘。流风岂必追东晋,醉袖恐非能少年。

  秋后来愁犹听雨,夜中畱梦未成篇。幽心自分减狂慧,书卷横陈嬾问天。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九日

  重秋怀同容若作

  香山秋色不堪问,呵壁情余仍故吾。黄叶飘时愁正怯,木鱼剖后客争呼。

  季鹰莼思日偏近,伯道舆奔道故迂。暂向秣陵收涕泪,听歌聊且为欢娱。

  其二

  彤管情虚不怨媒,湘波犹挟屈平哀。英雄失路须眉尽,竖子成名谣诼来。

  元佑强思悲*锢,连昌琐记话寒灰。可怜沧海擎鲸手,埋梦凄凉向野莱。

  其三

  瘦骨不支秋气重,下愚难证镜花缘。潜龙思慕沧波裏,奔马性嫌开宝年。

  愿采荷珠投熟酒,不烦月影续残篇。算来惟此区区意,离恨终须兜率天。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附:

  容若

  连日不适写意代酬晋如

  酒力前宵已不胜,更无心力赏秋明。年年消损年年瘦,处处凋残处处惊。

  可柰流星难雨足,几时初雪又冰成?人间百味元如此,眞觉人间万事轻。

  其二

  不妒狂名不羡才,半畱心曲半徘徊。情知蛇足惟添累,忍见鲛人穷泻瑰。

  弄影刑风欺病月,吞声寒檠诉沈哀。出言瘠冷岂无意,夜半檐冰谁化开?

  其三

  逢人何必说项斯,除却相思难赋词。百样冰花轻付火,一痕风影密含悲。

  剧怜薇蕨生周土,端恐凤麟欺仲尼。泯灭尘心消尽想,山中倘遇百年棋。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或谓达之外祖公逸公厚於学而疎於著述终竟无用廼踵达之为诗以寄深慨公逸公故清张文襄公孙而陈先生寅恪之髙弟也

  众口同声不世才,南皮一脉莫相猜。只缘十载伤心事,辜负乾坤雪裏埋(达之)。

  且休日下觅髙才,雪后山河喑鸟猜。到底功名浮大白,伤心麟角总深埋(晋如)。

  劫尽灰飞已朽才,百花齐放忘疑猜。皮黄稚子堪为伴,不道来年便土埋(达之)。

  迂叟情关不诩才,世间凡鸟苦相猜。直将秋雨听岑夜,忍使文章玉匮埋(晋如)。

  花谢花开乱世才,焚书谤木路人猜。身疾不若心疾苦,遍觅中国无处埋(达之)。

  毕竟江山启后才,不应通鉴谶言猜。自怜一片冰心是,孤负思肖井史埋(晋如)。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三十日

  上曜大雪今始有句

  茫茫愁对此乾坤,眼底飘飞总有因。喝月行藏今独酌,但教能遇雪中人。

  其二

  天上骖鸾苦怨遥,仅凭松籁说清飙。怜渠大块吷噫气,不与逍遥与大招。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日

  新年京剧晚会惊闻黄梅调愤而感赋

  礼乐沦亡久,钧天谁复张。郑声侵雅颂,乱紫夺朱黄。

  实下师涓泪,长随老父伤。始知诛少正,君子有其邦。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日

  报上见竖子为余秋雨辩护不禁莞尔

  世间谣诼都几许,浩荡南风抑众女。眼前恣意唤君怜,一朵莲花逗秋雨。

  其二

  康生宅里寻常见,文化圏中几度闻。正是书市惨澹景,报章花絮又逢

  陆祁州得西域佳酿与余及凌锋同之

  樽前意趣赋难穷,惟此陶然一慨同。所谓佳人今不见,则予愁渺听松风。

  其二

  考盘无柰叹斯文,我劝天公降一*。莫为烦忧嫌酒薄,教人愁处是醺醺。

  其三

  少年侠气黯消磨,檮杌闲评感愤多。可惜烝民无好手,持杯但解说横波。

  李岫教授以其先大人广田先生旧影见示红羊劫后文物尙岿然存者十不足一矣

  故都旧影翩翩是,畱与多情挹泪看。使我后生仍一恸,枫林丛蕙总凋残。

  其二

  纵然暂说东风好,寜忘霜刀透骨寒。曾与重华论九畹,绵芊萧艾失馨兰。

  其三

  呵壁难知问世尊,大星偏陨剧销魂。西陲振铎斯文迩,自有文心说汉园。

  己卯立春日达之邀聚义民酒家一众俨然兀坐没甚言语

  争说玄黄血战酣,一侧骊珠谁敢探。在昔风尘多俊士,卽今民气喜清谈。

  新*纷起惊魑魅,风雅沦亡惜二南。各自心情都可可,无非吃酒进黄柑。

  其二

  日月掷予愁岁添,不能夭矫竟渊潜。筵前偏少倾城貌,腮下独多如猬髯。

  懴慧心情羡清壮,感时哀愤鄙香奁。谈玄说鬼寂寥甚,此际人天好共觇。

  赠苑儿

  消尽情痴只賸狂,梦魂无限绮罗香。可怜倚入箜篌语,毕竟红绡解断肠。

  其二

  彤管摩挲又此宵,一春芳信尙迢迢。帘间莫更听私语,自是天心怨寂寥。

  其三

  定知不负相思意,可惜难量滴泪心。一角小楼人影傍,当初惟见月西沈。

  青雨

  黯黯春愁接海涯,东南蜃气望中赊。邓林不茂凭谁问,青雨无声为独嗟。

  病骨支离强看剑,半生落寞偶衔花。人前忿怼繁霜鬓,盼死昆仑云母车。

  南楼

  落索风怀登此楼,茫茫惨雾不能收。曾无华表栖辽鹤,况觅情人傍海鸥。

  大地难春空辩日,阵云如醉极埋忧。人生有待终谁免,却认扶摇是自由。

  赁屋写作的余杰

  海内沈沈鼾息声,纷纭流俗枉传名。阆风不耐凄凉遍,醽醁难浇块垒平。

  抗世文章眞辣手,寄荃衷曲最多情。投枪一例偏心刺,狮吼寒宵百鬼惊。

  其二

  斯文如土沦亡后,二十三年天笑予。降世徒知歌主席(周作人诗降世徒知珍腐鼠),学坛惯见艳庄樗。

  怜君振奋匹夫怒,著此横流血泪书。独为佳人甘作贼,髙丘渺邈恨偏余。

  余杰兄以摩罗自由的歌谣相赠

  乍见新晴旋复阴,亦由人事亦天心。何当远骋明驼足,应悔身登翰墨林。

  世有奇文惊欲绝,情随鬰愤泪难禁。剧怜九土民酣睡,度厄眞经嬾更寻。

  其二

  零雨飘风一岁过,强开病眼对春和。侵心毒气殊难觉,烙骨文明总费磨。

  水尽倘思从正则,宵深不敢读摩罗。慨余之世皆专制,辜负民生平等多

  无题

  怅恨余头霜雪姿,门前双柳渐成丝。仙槎海上仍多阻,芳草人间总怨迟。

  眞觉诗书清味足,绝怜心事二虫知。浮生倘许春风驻,珍重听歌赏影时。

  感旧

  耽酒寜知愁有涯,轻雷又被阵云遮。未容浅吻红酥手,何日重停宝络车。

  三载铭心惟白苎,一生牵念是梅花。楼边风月如怜见,吹照深闺萼绿华。

  其二

  空香鼻底幻耶眞,帷内歌阑苦怨晨。曾为绿云赋清句,终随红雨送行人。

  名园词客畱情暮,前海垂杨着意春。南国倾城思不得,蓦然长啸蓦然颦。

  其三

  不少新声趣管弦,樽前看舞绿么篇。河梁分袂无穷恨,吟榻经时断续眠。

  岩上女萝仍漠漠,天涯芳草故芊芊。锦帆桃叶离如昨,泪滴湖绢六幅笺。

  其四

  流盼秋波若为情,可怜后约不分明。候人徒惹杨花迹,赏鞠平知夜气清。

  未必衣香从此杳,倘然木石有先盟。又将思慕愁今夕,卧听春蚕作茧声。

  雨夜

  孤怀乍可与天鸣,不听筝声听雨声。到处蛾眉矜薄命,依然短戟戍愁城。

  幸叨半席传心学,难得春芳践酒盟。永夜寒凝随浩叹,只无人为破新橙。

  与彩云前辈通话不胜唏嘘

  征逐东西为口忙,眼前不媚此春光。凤城又见颭天絮,迥阁平思万仞冈。

  投札南行悲北客(谓彩云前辈),聆歌闲赏艳才郎(谓京昆社诸君)。出尘之表终谁是,毕竟人间未许狂。

  去歳春日孔铸言春天来了但是并没有带来希望

  不可恃民气,不可信民声。不可广民主,不可顺民情。草茅下士尔何知,禹畛事岂汝能为?君不见,霄壤间,滔滔众庶皆如是。补天盗火并沈沦,惟有共工遂初志。海岛难埋田横忧,从来物各伤其类。倘藉青蚨抟扶摇,中兴还悲老将至。

  重感旧

  惯带疎狂赏夕晖,又因青酒涴春衣。嫣然巧笑情疑梦,特地髙吟意恐违。

  似水流年还自惜,如花美眷卜同归。欲凭灵异传心曲,甄枕无由通宓妃。

  其二

  五年诗酒病无聊,落落余情不可消。牵手更知是何日,持樽还独过花朝。

  天台已尽胡麻饭,汉广谁停荪木桡。毕竟佳人难再得,双成 小玉两遥遥。

  其三

  江皋楚佩动灵均,惆怅芳时满眼新。百转柔肠思小小,千回梦呓唤眞眞。

  画图如对春风面,写韵终须意裏人。薤露歌残惟孑立,多情应悔在红尘。

  其四

  又是红稀绿暗时,兼旬风雨织成悲。槐蚕纷向人前落,蜀帝元从死后知。

  众裏寻来幻泡影,一生拚得苦相思。他年芍药栏杆畔,倘有闲愁结黛眉。

  口号二首

  不禁思慕不禁愁,侵梦鹃声咤未休。消得阆风长寂寞,闲情一赋足千秋。

  其二

  重礼维摩说法云,天花如霰落纷纷。持心正逊情魔力,又涴啼痕到绛裙。

  夜谭同陆杰

  欲说平生志,哀猨泪几行。潜龙仍勿用,孤凤尙廽翔。维折共工乱,舟逃洪水张。谁同叹礼运,一枕已沧桑。

  海淀重晤啸云楼主抵谈至夜深归后星光满地鹃声盈耳辗转反侧不知东方之旣白

  孤怀兼济已难支,终见颓心上鬓丝。正为鹃声侵短梦,还畱只眼赏横眉。

  羣言多赞排明教,礼运谁同叹仲尼。又是凤城飞絮尽,不堪重话百年棋。

  一九九九年六月三日

  附:

  刘梦芙先生

  己卯首夏重到都门晋如来晤畅谈后卽赋新诗殊深感慨次韵二章聊酬知己

  危楼独木岂能支,如血残阳柳万丝。花落依然酣蜨梦,酒醇端合拥蛾眉。

  那堪豺遘哀登楚,莫论麟伤泣象尼(二句用杜诗)。冷眼尘寰方扰扰,与君共看烂柯棋。

  其二

  鳌足人云力可支,漫悲天命若悬丝。沧桑钜变惊弹指,时世新妆巧画眉。

  灵塔骨犹崇舍利,盗泉珠亦缀摩尼(东坡诗君看此廉泉五色缀摩尼)。长安一望衣冠盛,谁识乾坤正赌棋。

  偶感

  平生抱负近全讹,惟伴清人得放歌。寂寞聊凭醉春酒,汪洋谁与说天河?

  西乡月照今休问,李志曹蜍世复多。江树成围寜一恸,自来不悔著情

  奔雷引

  雷来飒沓破沈睡,猛雨强风八极摇。惊怖世界昏欲死,天海之水倾绛霄。

  瘦蛟不舞老还号,丹穴都空凤凰逃。西北战云随铜鼓,下民如醉仰洪毛。

  芦灰难塞此狂涛,今更何人断六鳌?世间共工多如许,炼石大荒终徒劳。

  名教匏舟载未得,翻因天问失离骚。

  菩萨蛮

  众芳零落无情至,风霆还挟排山势。惊起坐新愁,梦残谁可畱?

  畱应畱不住,只管任他去。心緖总难平,邻媪夜哭声。

  刘铮 孔铸并将图南予张祖筵略存心意容若 润清亦与焉

  三年不梦海扬尘,相见偏惊物候新。未忍江头吟别赋,应同浅醉惜嘉辰。

  天涯迁客孤衷壮,隔座佳人笑语眞。莫为忧生消意绪,青春毕竟及吾身。

  其二

  蹈海难惭世上英,枉抛心力望河清。谁人肯唱自由颂,我*应矜德化成。

  且近金樽拚此醉,毋畱懊恼负前盟。相逢欣抃头颅在,只是徐郎太瘦生。

  其三

  难觅金城济世方,自将诗酒负名狂。人区叵柰皆沈睡,野客居然独断肠。

  大地如焚眞宰灭,苍天已死钜龙殇。西来马祖耽民极,绝少知音赏八阳。

  其四

  九衢人物昏如蚁,毒日当空衣欲燃。厌绝乘时多腐鼠,叹沈上古有刑天。

  抟风未信南溟隘,饮酒终期陶令贤。震旦东方仍旧制,驮经白马快加鞭。

  大风起于夜半不眠坐听久之

  风生千杪间,天籁出众窍。斯为造化心,聚作龙虎啸。

  郁怀块垒凝,吹噫入山烧。夜深据枕听,其声杀以噍。

  治乱乌胡知,清平殊此调。

  水龙吟

  别小谢

  古今第一伤心,都因浊酒销清志。云来海上,风从雠国,醉予如此。大野鸿哀,庙堂柘舞,不争何世。对新蒲细柳,蛾眉惨绿,还独洒、新亭泪。

  惯见成名竖子,遍乾坤、炫其文字。茫茫八极,沈沈酣睡,似生犹死。江 汉难方,香荃谁托,两间憔悴。向人前应悔、倾城品貌,被无情弃

  定公诗“崛起有人扶左氏,千秋功罪总刘歆”

  泪霑翠墨意何居,书愤情怀引到渠。士多瘖疾民多隘,大地微茫彻照初。

  其二

  理与强权两欲争,千秋功罪费量评。何烦右史书咨问,未信氓愚重直声。

  其三

  旷劫神州今数纪,有人扶左有人嗤。譬如邑作新邦治,我献微言曰富之。

  其四

  空桑三宿忏前因,革命维新孰与仁。出处白云仍此慨,百年终竟许同伦。

  感时

  竟见妖徒千万众,因知民气太凋残。白莲邪说从来盛,休并光明祆教看。

  其二

  殷鉴微茫民智空,乃凭禹力殛虻虫。从今暂缓论三讲,要合羣言诛毒功。

  其三

  李王海外仍生佛,国内纷纷表决心。此日夜郎迎汉使,田横岛上势销沈。

  其四

  不亡诸夏眞天意,讨罢夷酋讨**。合众之能惟我*,异端更倡谅无人

  秦皇岛观涛行

  海城去京三百里,离宫别苑连云起。渤澥涛以六月兴,爽风吹沫浪高腾。

  沈云渐及海西角,排闼银岭势崚嶒。刹那摇落剑花艳,倏疑河汉泻万星。

  椎岩撼岳散晴雪,不闻鸥语只闻霆。随见夭矫铁燕子,奋其苍翼击苍水。

  扑鼻鱼龙气腥膻,钜鼍应在瀚波底。殷天郁怒意何居?且并余情为盈虚。

  海灵聼我言其故,员兮员兮惨不舒。汝年尙及成周封,诸侯祚各与民同。

  比汝为灵二百载,秦大一统圣绪穷。汉唐轨度损益秦,雧权专*迭相因。

  九州亿兆皆苟活,漫漫长夜何时晨?此日夷狄咸新异,诸夏犹垂旧法制。

  小康之成自难期,空论大同安可俟?吾生虽未享民权,病眼仍将望来纪。

  那堪地以孽嬴名,横虐独夫竟万祀!近世马徒寻改度,曾莅之滨畀其句。

  亟城弗处供闲游(左传僖公十九年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民罢而弗堪),新邦财用廼始蠹。

  君子曰骄奢淫佚国之妖,彼竟恬以凉薄拟射雕。予取予求终无厌,顚倒诗旨众生憀。

  在手长缨摧乔木,清流仅免於杀戮。羣言不入一言堂,匡庐只有彭生哭。

  可怜死误自由魂,谬种流传塞后昆。蚩蚩羣氓昏若梦,凄凉楚些遍昆仑。

  吾所闻者治国之*听於民,岂以天下逞一人?悠悠今古廼仿佛,涛兴涛平总怆神。

  又见*徒来泄泄,车马服具尽膏血。苦盼赤县专制消,地北天南此愁绝。

  今夏大暑闻自元大都以来未有若是之高温者

  雨伯不来、风师不止,黎元引领望不已。大千眞成炼狱焚,彼毒阳兮曷不死?

  我闻造化有仁心,云霓现后卽甘霖。柰何赤焰三千里,天地无情作聋瘖。

  定鼎幽燕七百年,未若是年民忧煎。天日盍亡及汝亡,诺亚方舟不住

  前诗甫就而大风雨倏至

  神州大风雨,酷暑暂为消。长夏仍漫漫,清平亦自遥。

  何当誓武丁,戮力殛火妖。从兹涉江士,不复梦员峤。

  远怀

  河山共说涕千行,尺鲤频频诫我狂。却为鸦声廽楚梦,一天星斗忆刘郎。

  右岳西 刘先生梦芙

  秋期不误误诗成,多感年时眷眷情。更为樗材殷致福,企予东望惜

  名园桃李倏成林,中结维摩大愿心。何日九州不光怪,投枪释手赏韶音。

  许予英绝劝予仁,亦友亦师兼汝身。此去瘴鄕成独谪,同袍赏月更谁人?

  不顾廼行愁及余,室中语笑未全虚。他时慨记吁民主,泪泼江城别后书

  立秋前二日蟋蟀始鸣於牀下

  秋愁先彼秋阳至,断续清鸣更不堪。剧賸心情连旷宇,都无梦緖及江南。

  故人此日缄新句,客裏明朝发劔函。光焰斗牛持护好,安能脱世礼瞿昙。

  虞美人

  当初惓踏垂杨道,惯受佳人笑。征尘酒渍太孤零,从此自障纨扇过旗亭。

  钗光鬓影罗敷去,便作专城妇。红巾揾泪著难忘,不负酒旗风暖少年

  示阿衡

  忽然狂喜感徽音,况是灯前抱泪吟。欲向如花剖一瓣,我心不复旧时心。

  其二

  不料空中降彩鸾,渠侬应止玉琅玕。哪能来伴秋郎涩,伫立东华任臂寒。

  其三

  多谢倾城一顾知,还珠但惜识卿迟。从今鹤背天风外,泪雨山河报汝痴。

  其四

  肯负樊川薄幸名?仍教纤指戳狂生。他时还缮莺莺传,卽色卽空分不明。

  其五

  畏汝阴符感汝愁,美人多智忒无由。我来只作寻春客,宁共梅花到白头?

  五更风雨大作

  羯鼓声繁启壮音,八方风雨匝如林。劔虹思决幽天隘,愧彼苍龙海底心。

  便江舟中遇雨因念郴州洪虐

  骤作南音复北音,清人弦上賸微吟。颓风吹落涤江雨,独怃都缘感陆沈。

  其二

  恨未湖山见霸才,功虚九导怍吾衰。浩愁难向旻天说,悄立刑风又一回。

  其三

  忽闻邻舣起笙歌,天上人间辨欲讹。何似淫霖撑一伞,寳幢从护病维摩。

  永兴道边民舍见题诗惟捉其首句云“善似青松恶似花”

  奇诗故谁为?中有哀欢托。来结销魂游,诵此情寞寞。

  彼其灵鬼才,攘余三日乐。怪己富秋心,别怨秋词索。

  我今不羡松善、不憎花恶,一劔入南溟,万里但寥落。

  陆杰电告海淀民工获梁上人竟将之暴虐至死因思中国自以为掌握眞理者莫不如是**岂仅三十年无祭哉为之大恸

  敢信神州大有灵,冯夷沈醉猰貐醒。仍多鬼火宵飞白,安见麟悲鬓尙青?

  侠恨那堪洪水逼,杞忧惟与怒龙听。红羊浩劫无时尽,昏抚河山涕泗零。

  秋心四首用啸云楼主寄怀韵

  秋水秋心悲不得,郴山何处少游踪。殷忧十载身多难,剧论前宵病有悰。

  郁愤终嫌黄酒薄,壮怀肯被白云封?沈沈黑雨来天地,只待雷腾万古龙。

  其二

  斯文述到梦苕盦,词客重逢泪一潭。山鬼薜萝今梦觉,畹兰萧艾昔谁谙!

  终望老辈扶元气,不愿迷羊遘虎眈(郁达夫小说迷羊)。豹变归时慷慨甚,劔虹怒叱出犀函。

  其三

  争光魑魅元无柰,合有伤心等使君。风雨湫然憀马队,诸天旷劫悯人羣。

  照途若木何从折,在涧清欢讵忍分。迟暮黄金销侠骨,酒边惺眼到青裙。

  其四

  少年哀乐过人深,泣血谁同感雅音。尼父终教叹穷达,马鸣不许任升沈。

  天涯行者萧萧发,秋水伊人寂寂心。变徵之声歌一阕,罡霆奔入蜀桐琴。

  附:

  刘梦芙先生原唱

  湘南诗会再逢徐君晋如长谈彻夜感成四律索和

  洞庭水接潇湘水,万里来寻屈子踪。季世几人承坠緖,髙丘无女诉幽悰。

  芙蓉欲采鲸氛恶,阊阖难开蜃雾封。那得光明弥八极,啸歌天海驾虬龙?

  其二

  说劔吹箫识定盦,斗牛光焰出龙潭。刑天志猛年方少,呵壁情悲世岂谙?

  尸位公侯原瞶瞶,当途豺虎正眈眈。绝怜民气颓难挽,心史应藏井底函。

  其三

  眼中碌碌皆余子,天下英雄独许君。腐鼠尽容鴞自享,祥麟羞与鹿同羣。

  浮云已惯观千变,明月还须惜二分。珍重今宵灯畔语,合呼残酒倩红裙。

  其四

  山自苍苍水自深,结庐人境邈知音。吟边浊酒天同醉,梦里明珠海竟沈。

  伏枥渐隳千里志,种松惟抱百年心。清商倘未逢君奏,辜负囊中绿绮琴。

  长安古意

  长安秋送古愁极,只觉天低向人逼。颓风靡雨正萧疎,将徂未徂心惨恻。

  嗟我怀人北冥北,九万里舒云霄翼。廼今独个潜哀欢,欲挽乾坤恨无力。

  莫应憔悴伤鸿泽,春风词赋秋风客。语录夜颂苏鲁支,团光灵焰照虚白。

  未来信有此标格,能为婴孩能心赤。与大天龙努力争,自由超人张其魄。

  何限蠢蠢骆驼民,冰霜冷笑圣者剧。我欲叱起钜雷神,电鞭一扫遥空碧。

  水调歌头

  己卯中秋

  漂泊春明路,人道又中秋。东华门外灯火,惝怳袅歌喉。漫倩姮娥纤手,来抚星星白发,亦是断肠休。腾起金虹劔,空舞为恩雠。

  吹鐡笛,颂变雅,上孤楼。凭阑应笑铜根,辛苦系神州。且恁秋横四海,珍重无双今夕,虎泪向花流。顾此臞臞影,翻载百年忧

  又

  六合苍茫感,持性对仙娥。不知流盼娇眼,毕竟眷谁多。候到天风午夜,携得翠璫琼佩,浓露仰人过。羿有逢蒙恨,无地著情魔。

  冷千岳,皓万岭,照烟萝。空虚八表,清华其柰暗尘何?待唤渊龙沈睡,寒倚苍苍正色,精魄近消磨。报答双红豆,努力掷长波!

响:字现代字,到底是那个字,有人说是:响;有人说:乡

响和乡是两个概念.

拼音: xiǎng , 笔划: 9

部首: 口 五笔输入法: ktmk

基本解释:

-

(响)

xiǎng

声音:响声。响箭。响马(旧称在路上抢劫财物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音响(a.声音,多就声音所产生的效果说;b.泛称收音、录音、扩音等设备)。

发出声音:钟响了。

声音高,声音大:响亮。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回声:响应(y宯g )。如响斯应(喻反应迅速)。

笔画数:9;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325251

详细解释:响

xiǎng

【名】

(形声。从口,乡声。本义:回声)

同本义〖echo〗

响,声也。——《说文》

炎光飞响。——《剧秦美新》

黄玉响应。——《史晨奏铭》

其受命也如响。——《易·系辞》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上》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响臻(响应纷至);响彻;响效(同响应)

声音〖sound〗

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歌台暖响。——唐·杜牧《阿房宫赋》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苏轼《石钟山记》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响丁丁(响泠泠。形容清脆的响声);响卜(借听到声音来占卜吉凶);响钞(指硬币)

音讯〖message〗

(邓)艾得书,大喜,即报书。——《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蜀书》:思闻嘉响。

xiǎng

【动】

清晰地发出声音〖sound;makeasound〗

村北响缲车。——宋·苏轼《浣溪沙》词

又如:响榧子(以拇指与中指摩擦发出响声);响鞭;门铃响了;大钟响了;响房(旧俗结婚日,喜轿出发前,先在新房前奏乐击鼓,称为响房)

开口说话〖say〗。如:响起(吭声;声张);不声不响

xiǎng

【形】

声音大〖noisy〗。如:屋外马达声太响

说话有影响或声名远扬〖famous〗。如:响当(形容人有本领、有名气);话说得响;名字很响

xiǎng

【量】

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如:鸣炮十响

响板

xiǎngbǎn

〖castanets〗一种乐器,原是用绳连接两片贝壳形的木片,套在拇指和食指上演奏。现改用木柄装置,摇动发声

响鼻,响鼻儿

xiǎngbí,xiǎngbír

〖(ofahorse,mule,etc.)snort〗骡马等鼻子里发出响声

响鞭

xiǎngbiān

〖aloudwhip〗∶使劲甩鞭子发出很响的声音

响鞭阵阵

〖firecrackers〗[方言]∶炮竹,鞭炮

响彻

xiǎngchè

〖ring〗∶充满了回荡的声音

树林里响彻了斧子的声音

〖sendthrough〗∶使音乐或叫声在空中回荡

旅行歌唱队的歌声响彻松林

〖resoundthrough〗∶充满声音

一曲响彻云霄的凯歌

响彻云霄

xiǎngchè-yúnxiāo

〖soaring;echototheskies;resoundthroughtheskies〗声音十分响亮,可以传到高空

歌声嘹亮,响彻云霄

响当当

xiǎngdāngdāng

〖loud〗∶敲打东西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excellent〗∶比喻格外好,超出一般

他是一个响当当的汉子

响导

xiǎngdǎo

〖pilot〗引导走一条难行的或陌生的道路的人

响动

xiǎngdong

〖*〗动静;动作发出的声音

没有一点儿响动

响度

xiǎngdù

〖loudness;volume〗听觉上对声音强弱感到的轻重程度。响度的单位是宋或毫宋,也叫“音量”

响儿

xiǎngr

〖sound〗[方言]∶响声

听不见响儿了

响箭

xiǎngjiàn

〖whistlingarrow〗在飞行过程中可以发出响声的箭

取出一张鹊画弓,搭上那一支响箭。——《水浒传》

响雷

xiǎngléi

〖aloudthunder〗很响的雷声

响雷声声

响雷

xiǎngléi

〖thunder〗天上打雷

响雷了

响亮

xiǎngliàng

〖loud〗∶响声

〖loudandclear;resounding〗∶声音宏大高亢

响马

xiǎngmǎ

〖robber〗旧称放出响箭拦路抢劫的强盗

响器

xiǎngqì

〖Chinesepercussioninstruments〗指铙、钹、锣、鼓等打击乐器

响声

xiǎngsheng

〖sound;noise〗由听觉器官得到的感觉或印象

沙沙的响声

响尾蛇

xiǎngwěishé

〖rattlesnake〗新大陆许多种响尾蛇的任一种,尾部末端具一串角质的联锁环,当摆动时,发出一种尖的卡啦音响

响音

xiǎngyīn

〖resonant〗语音学上指元音(如a,e,o)和乐音成分占优势的辅音(如m,n,l),有时专指乐音成分占优势的辅音

响应

xiǎngyìng

〖respond;answer;echo;reply;inresponseto〗指其如回响的应声

响应你的要求

响震失色

xiǎngzhèn-shīsè

〖turnpalewithecho(thunder)〗像听到回声像听到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响,回声,震,响雷,都是名词作状语

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资治通鉴》

繁体:

拼音:

xiāng

注音:

ㄒㄧㄤ

部首:

乙部

笔画:

3笔

五笔:

xte

郑码:

zzM

四角号码:

20202

笔顺编号:

553

基本字义

(乡)

xiāng

泛指小市镇:乡村。穷乡僻壤。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乡。故乡。乡井。乡里(a.家庭久居的地方;b.同乡的人)。乡*(乡里)。乡试。

中国行*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区领导。

笔画数:3;

部首:乙;

笔顺编号:553

详细解释

xiāng

【名】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乡’和‘飨’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飨”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务记》

各乡逆夷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如:梦乡;醉乡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用作动词,读xiàng。通“向”。面对着

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乡巴佬

xiāngbalǎo

笨拙、迟钝又粗俗质朴的乡下人

乡愁

xiāngchóu

思念家乡的忧愁心情

乡村

xiāngcūn

针对城市来说,以从事农业为主要生活来源人口较分散的地方

乡*

xiāngdǎng

家乡,乡里

各官之后,就是亲戚,以及乡*。——《幻中真》

还付乡*。——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乡丁

xiāngdīng

旧指为乡*府做杂役、守卫的人

乡关

xiāngguān

故乡

日暮乡关。——唐·崔颢《黄鹤楼》

乡官

xiāngguān

治理一乡事务的下级官吏,汉代以三老、有秩、啬夫、游微等为乡官,汉代将乡官之治处亦称为乡官,《汉书·黄霸传》颜师古注:“乡官者,乡所治处也”

乡贯

xiāngguàn

祖先居住的地方,即籍贯

逐一记名登册,备写乡贯。——《五色石》

乡规民约

xiāngguī-mínyuē

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乡宦

xiānghuàn

旧称乡村中做过官又回乡的人

乡间

xiāngjiān

远离文化中心或与它没有什么接触的农村地区

在乡间预演时的音乐喜剧

乡井

xiāngjǐng

乡里;家乡

乡佬儿

xiānglǎor

呆笨、迟钝又粗俗的乡下人。也说“乡下佬儿”

乡里

xiānglǐ

家乡(指小城镇或农村)

同一城镇或乡村的人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乡里皆谓已死。

乡邻

xiānglín

同住在一个乡镇的人

乡邻们和睦相处

乡邻之生日蹙。——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吾乡邻之死

乡民

xiāngmín

旧称乡村的百姓

乡亲

xiāngqīn

泛称同乡亲故

对农村中当地人民的称呼

乡亲们,打到城里去吧!

乡情

xiāngqíng

对故乡家乡的思念感情

乡曲

xiāngqū

乡里,亦指穷乡僻壤。形容识见寡陋

治邑屋州闾乡曲者。——《庄子·胠箧》

无乡曲之誉。——司马迁《报任安书》

乡人

xiāngrén

乡下的老百姓

乡人起得很早

同村同乡的人

在这里他的乡人很多

乡人子

xiāngrénzi

同乡晚辈

生以乡人子谒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绅

xiāngshēn

乡里的官吏或读书人

乡试

xiāngshì

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举乡试。——《明史》

那一年跟随他小主人入京乡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乡塾

xiāngshú

古代乡间学堂

乡俗

xiāngsú

乡间的习俗

很多的乡俗

乡俗好尚。——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乡谈

xiāngtán

指家乡话;方言土语

乡土

xiāngtǔ

本乡本土;人们出生的故乡

乡土气息

以靖乡土。——《明史》

乡下

xiāngxia

乡里,广大农村

乡下人

xiāngxiarén

生活在农村的人

在西方国家,指见识少的外省人

头脑狭隘的乡下人

乡贤

xiāngxián

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

乡谊

xiāngyì

同乡的情谊

乡音

xiāngyīn

说话的语调具有家乡特色;家乡的口音

乡邮

xiāngyóu

在乡村投递邮件

乡友

xiāngyǒu

同乡的人;乡亲

哪位乡友发现了他们的踪迹,火速禀报,必有重谢

乡园

xiāngyuán

家乡,家园

乡园多故。——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乡原

xiāngyuàn

即“乡愿”。指乡里中言行不一、伪善欺世的人。引申为见识浅陋、胆小无能之人,今多作“伪君子”之代称。“原”(愿),谨慎,善良

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若今之学宋儒者,直乡愿而已,孔孟所深恶而痛绝者也!——《老残游记》

乡镇

xiāngzhèn

乡村和镇

比较小的市镇。介于农村和城镇之间

乡镇企业

xiāngzhènqǐyè

指我国农村村、乡、镇兴办的企业及社员联营或以其他形式兴办的合作企业或个体企业。原称社队企业

乡梓

xiāngzǐ

比喻故乡

转载请注明出处博格教育 » 民考汉发声亮剑范文 学生发生亮剑宣讲基本情况怎么写

相关推荐